返回

第47章

首页
    再说了,能够杀到殿试这一关的人,就算混了个三甲也能当官,又何必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去作弊,简直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 而且这里头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:殿试考的不是之前那种八股文,而是时务策。

     所谓的时务策,就是围绕当时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,乃至军国大事出的题目,考生以此来写一篇议论文,字数不得超过一千,这就有点像现在的高考命题作文了。

     但是高考作文,只要你不离题,中规中矩,也还能得个不错的分数,而殿试的时务策则不是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 这种题目一旦跟时事扯上关系,就特别能考验考生的功夫,要知道许多考生寒窗苦读,光是四书五经这些典籍,就足够他们耗费精力了,哪里还会去关心什么时事。

     当时的交通不发达,信息传递慢,南方发生的消息,皇帝最快也要一个月后才能知道,更别说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,殿试虽然只有一道题,但出题范围却涵盖了兵戎、田赋、吏治、水利等各方各面,所以许多人能熬过乡试、会试、却未必能在殿试出彩,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 当然,金子无论在哪里都是发光的。

    如张居正、高拱这样的,不仅八股文基本功学得扎实,就算殿试时务策,也能脱颖而出,就叫人才。

     考试时间是一天,傍晚结束,这一届的考生运气不错,今日碰巧风和日丽,没雨没雪,因为人多,聚在一起互相挡风,倒也不是很冷。

     所有人屏息凝神,打开卷子。

     垂衣而治,御寇靖边。

     赵肃略呆了呆。

     他以为嘉靖皇帝这么缺钱,怎么说也会出个与钱有关的题目。

     垂衣而治,出自《易经》,原意是赞美尧舜的功绩,说他们制定职责,顺天而行,所以天下大治,世界大同。

     至于御寇靖边,就更好理解了,无非是驱除倭寇鞑靼,解决数十年来的边患。

     但是问题就来了。

     垂衣而治,其思想境界,更接近于道家的无为而治,也就是说,君主不应该主动去扰乱百姓的作息。

     而御寇靖边,恰恰需要大举发兵,劳民伤财。

     这样两句话,却出现在同一道题里,要求你串联起来,写成一篇策问。

     他抬起头,环视了一圈,发现很多人或愁眉不展,或支颐苦思,显然都被这个自相矛盾的命题难住了。

     看来不是自己水平有问题,赵肃心里稍稍平衡,垂首看着试题,开始定下心思考。

     嘉靖皇帝喜欢修仙,迷信道家方术,垂衣而治这四个字,很好地表达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愿望:既想大权在握,牢牢控制江山与人心,又要长生不老。

    最好就是你们都别闹腾捣乱,让老子安安静静地修仙。

     但同时,他又不得不面对帝国的现状:南北都有战火,四处还时不时来个农民起义。

    去年三月,闽粤两省就曾经闹过流民起义,差点把省城都给攻了,最后还是浙直总督胡宗宪平息的祸乱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去年还有陕西地震,苏松水患等天灾,这种事情放在几百年后也损失不小,更何况是几百年”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
推荐内容